「人們喜歡看著照片,過去的照片中總是快樂得多,悲傷的少。」
我是個喜歡拍照的人,從國小六年級的第一台數位相機,學生時期揹著單眼,到近期強大的照相手機,按下的快門可能已經破 10 萬次了。無論是出遊、活動、甚至只是日常無聊看看窗外,總會留下許多的影像記憶。數位相機用起來很簡單,對焦、按下快門便產生了一張張的數位檔案。而整理照片就不簡單了,每每都要當記憶卡滿了、手機沒容量才會發現一年又過去了。整理照片的過程是痛苦,但充滿回憶及成就感的,或許照片裡面的地方這輩子就去這麼一次,或是照片裡的大家從此很難全部聚在一起了。趁著這次把所有的照片都丟到雲端的過程中,再次把從小到大的照片快速瀏覽了一輪,也寫下這篇文章分享尋找理想相片管理方案的血淚過程。
整理照片遇到的挑戰
也許有些人會疑惑「照片不就是用手機修修圖,存到電腦,或是上傳到 Facebook 相簿或 Instagram,有什麼好整理的?」對於一般偶而使用手機拍照的人,可能不是個太大的問題。
然而有時也會聽到朋友們突如其來的發文「我的 iPhone 送修後重灌,照片全部都不見了,有沒有人可以幫我還原~~~」也正因為手機的方便,隨時攜帶可能發生很多變數。養成好的備份和整理的習慣,確實可以減少悲劇的發生。若是使用專業相機的人,拍完照片後還有許多的工作,挑選、後製、歸檔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驟。以下是每次整理照片都會讓我不舒服的幾個痛點。
- 照片的歸類方式
歸檔是每次整理照片都令我拿不定主意的議題之一。最初的做法便是依拍照日期,以每天為單位新增資料夾,長久下來還是會常常遇到各種困擾。
有時,只是平凡的一天拍了張窗外的風景,卻也要新增一個資料夾。可能某天,中午和晚上是完全不同的活動,照片卻也擺在同一個資料夾。出去旅行,連續好幾天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,以一天為單位似乎也不大合理。偶而也會遇到多天拍攝同一個主題(有一陣子,我很喜歡拍窗外的飛機和雲朵),照片卻都散落在不同的資料夾。
資料夾的邏輯也限制了找照片的方式,用日期分類的話可能就難以找到所有在某個地方拍的照片,或是某個朋友的所有照片。
- 檔案種類的不同
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,不同設備拍攝的檔案也不盡相同。最常見的是一般的影像檔 JPG,非常的便於處理和檢視。透過單眼拍攝時,為了保有更多當下的影像資料,會選擇儲存為 RAW 檔,讓後續的編輯保有更大的彈性。但…